当前位置:bodog官网,bodog88官网 > 专题专栏>专题回顾(已归档)>脱贫攻坚
集聚新动能迸发新活力
运城市尽锐出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山西日报 发表时间:2019-07-12 07:50

众志成城,尽锐出战,攻坚克难。2019年5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万荣、垣曲正式退出贫困县。至此,运城市闻喜、夏县、万荣、垣曲、平陆5个贫困县相继全部摘帽,5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31.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5%,实现整市脱贫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之后怎么办?运城市严格落实“四四五”脱贫攻坚总要求,继续保持脱贫攻坚态势,围绕巩固230个村、提升240个村,打造100个示范村的新目标,坚持人员不撤、投入不减、监督不松,在巩固上兼收并蓄、熔铸创新,在提升上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经得起检验的“扶贫答卷”。

“红黑名单”激励干部持续发力

“政策叠加”夯实基础拔掉穷根

“开园了,见钱啦!”5月1日,平陆县上村一片欢腾。这个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的小山村,今年栽种的11个日光温室大棚西瓜开园上市,头茬3000公斤西瓜,足足卖了4万多元。

村委会主任万治国紧握着市政府驻村工作队队长王运民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带来的好政策好项目,帮助上村人尝到致富产业的甘甜!”

“扶上马送一程”。驻村帮扶干部不仅是脱贫攻坚阶段的“主力军”,还必须在稳定脱贫、共同实现小康上继续做好“领头雁”。

谁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懈怠!运城市一招刹住驻村干部工作“走读”之风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每两个月,根据驻村干部和工作队“双月评议”结果,《运城日报》上就会刊登出“红名单”和“黑名单”。截至目前,已经公开通报10期。其中,175支工作队、310名个人荣登“红名单”;149支工作队、142名个人被毫不留情面地上了“黑名单”。

“红黑名单”得到充分运用。已有“红名单”125家模范集体和127名模范个人受到了表彰,143名驻村干部在扶贫一线被提拔重用。而上了“黑名单”的39名单位负责人受到诫勉谈话,105名连续两次进入“黑名单”的驻村帮扶干部被召回,两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奖优罚劣,动真碰硬,全市570个驻村工作队和队员,真正住下去、干起来、融进去,带领干部群众继续抓党建、上项目、拔穷根,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570个贫困村的巩固提升之路,不可能千篇一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运城市下足“绣花功夫”,分类施策,对处在稷王山、峨嵋岭和中条山麓条件较差、贫困程度较深的贫困村以巩固脱贫成效为重点;对基础条件较好、标准较高的贫困村实施整村提升;对发展较好、脱贫成效明显的村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示范村。

为确保“三类型”贫困村的顺利推进,运城市通过政治引领和政策叠加,为巩固提升凝聚更强大的动能,迸发更强劲的活力。

——坚持项目推动,增强巩固工作成效。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订巩固提升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推进方案,共筛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内生动力、集体经济等方面795个项目,总投资4.2亿元,并倒排工期、倒逼责任,以项目建设促脱贫促提升。

——完善配套政策,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深入推动消费扶贫工作常态化,解决贫困地区产品销售难、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优化服务、扩展覆盖,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机制创新,积极筑牢返贫防线。在全省率先出台返贫预警暂行办法,村有采集员、乡有录入员、县有监测员,加强返贫预警监测;对脱贫群众及边缘人口走访排查,建立台账,探索实施“一保通”“返贫险”,坚决防止“边脱贫、边返贫”。

……

培育一技之长拓宽就业渠道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就业,是贫困户摆脱贫困最大的支点。

平陆县杜马乡龙源村杨淑芳和丈夫刘军就是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的。

每天清晨,杨淑芳跟其他贫困户一起来到村里的铝粉吨包加工厂缝制着包装袋。在这个建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杨淑芳和伙伴们月收入1500元至2000元。

如今,像龙源村这样的扶贫车间,平陆县有13个,运城市共有189个,全都建在贫困村,就近吸纳4000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杨淑芳的丈夫刘军在平陆利丰职业培训学校进行“电建工”的免费培训后到外地打工。据悉,该培训学校今年已培训结业1591人,其中30%来自困难家庭。近年来,运城市采取“五免一补”激励政策,完成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和就业8485人。

扶贫、扶志、扶智,重在授之以渔。现在,杨淑芳一家月收入近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盖起了敞亮的新房。如今,依托万荣防水建材、临猗糕点、闻喜花馍、稷山饼子、永济水饺等优势品牌,运城市2万多名有一技之长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就业,一个个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如果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那产业扶贫,就是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更是拔穷根、开富源的治本之策。

连日来,绛县沐然樱桃种植合作社每天都能采摘200多公斤大樱桃出售。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的模式,流转土地500亩,建起21个温室大棚。县扶贫开发中心则以4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其中两个樱桃示范园。

“全村31户贫困户,不仅每户在园区流转土地1.5亩,而且享受其中两个扶贫大棚60%的利润分红。”西灌底村党支部书记岳维和说。

这是绛县扶贫资金扶持产业的新模式。全县把扶贫资金入股那些由能人带头、贫困户为社员的药材、樱桃合作社,贫困户可以得到3份红利,一份是产品可以高出市场价收购,一份是合作社打工收益,另一份是利润分红。“这等于是给贫困户,包括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众上了‘双保险’。”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运城市加大对非贫困县项目资金倾斜力度,以扶持和升级扶贫产业。

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新动能、新引擎。产业兴,才能演绎出乡村振兴的变奏曲。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期,运城市就奠定了“一村一品一主体”基础,实现了贫困村主导产业全覆盖,形成了“一业为主,多业跟进,长短结合,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了万荣苹果、夏县蔬菜、垣曲核桃、闻喜中药材、平陆玉露香梨等一批“县域大产业”。而今,在步入巩固提升期,运城市又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推进消费扶贫 ,培育了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增强了扶贫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确保稳定增收。

致富之水需要长流。抓住了扶贫产业和就业,就等于攥住了农民的幸福生活。

增强党建活力助推乡风文明

激发内生动力打造美丽乡村

一条条道路绿树簇拥、四通八达;一片片农田禾苗葱茏、大棚连绵;一座座村庄花红柳绿、干净整洁;一张张笑脸洒满阳光、自信满满……

河东大地上曾经的贫困村,一个个变成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美丽乡村。他们以党建为龙头,为巩固提升引来源头活水,引来“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

平陆县张店镇张郭村拓展“党建+支部+精准+民生+产业”工作思路,发展起玉露香梨300亩,建起了大舞台、游乐园、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五保户集中供养用房,配套绿化、健身器材、路灯、公厕等基础设施。驻村第一书记孙喆说:“路通了、灯亮了,党心和民心、干部与群众的心息息相通了。”

有着垣曲县“手工艺品加工第一村”之称的岭回村,每天傍晚,村民们在修葺一新、树绿花香的文化广场,或者健身休闲、或者唱歌跳舞,精气神十足。近年来,该村将分散较远的4个自然村71户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到中心村,又依托千亩山桃花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起28个手工艺品加工项目,全村人人有活干,个个致富有心劲。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岭回村党支部书记常仁科告诉记者:“小康不能等靠要,幸福要靠双手造。现在的日子才叫生活呐!”

文化是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之本。美丽乡村更需要凝人气、接地气、增底气。

每天,百名70岁以上老人享用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的免费午餐;每月一次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赠蛋糕、佩红花……闻喜县沟渠头村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一约五会”制度,移风易俗,敬老爱老,蔚然成风。村容村貌日见日新,昔日的“后进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以贫穷落后为耻,以勤劳实干为荣;以懒惰后进为耻,以竞相脱贫为荣”。万荣县发扬“新万荣精神”,通过开展一首歌、一支舞、一本书、一部戏、一堂课、一个好故事、一个笑脸墙、一条家训为内容的“八个一”行动,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谱写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脱贫励志故事,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乐起来……河东大地,处处集聚产业新动能,迸发美丽乡村新活力。

“脱贫攻坚,脱贫是基础,巩固、小康是关键,巩固期严于攻坚期。”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说,“我们要进一步注重政治引领,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始终保持攻坚状态,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到2020年同步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