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odog官网,bodog88官网 > 政府信息公开>政策>按体裁分类>运政办发
索 引  号 :012870556/2022-00057 发文机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体裁分类 :运政办发 发文字号 :运政办发〔2022〕5号
主题分类 :交通 主 题  词 :交通
成文日期 :2022年03月29日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08日
标       题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运城市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运城市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2-04-0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运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运城市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运城市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晋发〔2020〕23号)和省交通强省动员部署会等精神,扎实推进运城市交通强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运城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运输服务、可持续发展及行业治理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运城机场通达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与香港、曼谷等城市实现直航,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已经形成,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1.63万公里,路网密度115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三。运城机场开通泰国芭提雅等国际航线,航线数达到30条;浩吉铁路、运宝黄河大桥、闻垣高速古城联络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临猗黄河大桥、运三高速连接线等重要出省通道项目稳步推进,规划的运城过境高速与阳运高速合并升级为国家高速公路(G5514阳永高速)有望年底开工;新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759公里,新开工涑水河旅游公路25公里,汾河、涑水河、中条山旅游公路成功纳入省级规划;“四好农村路”建设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和全省示范市荣誉称号。

  运输服务能力不断优化增强。2021年公路旅客运输量564.84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5.4022亿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20.6%、23.4%。公路货物货运量1.5225亿吨、周转量474.6162亿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12%、12.6%;水路客运量5.5万人、客运周转量47万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77.98%、141.4%。水路货运量16万吨、货运周转量345万吨公里,分别同比下降35.75%、40.54%;民航旅客吞吐量192万人次,同比增长17.17%。货邮吞吐量7306吨,同比增长35.99%;城市公共交通及城乡一体化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城市公交车运营车辆1801辆,具备通客车条件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公交移动支付市区全覆盖,人民群众公共出行更加便捷。

  交通运输行业治理能力显著提高。执法改革工作顺利完成,行业治理体系基本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扎实推进,初步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养护机制全面推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行业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增强,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事故紧急救援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绿色交通发展取得突破,新能源公交占比达100%,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出租占比98.9%。交通运输行业治理、安全形势、绿色发展形势保持稳中向好。

  二、总体要求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乡村振兴、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交通强省等国家、省级战略的实施推进,为运城交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坚持“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的发展目标定位,着力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方式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打造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服务保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交通运输支撑。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交通强国建设决策部署,在推动试点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紧密贴合运城发展实际,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抓政策机遇、补足基础短板、优化交通衔接、提升出行品质,逐步构建形成内畅外通、纵横交织、广泛覆盖、多极辐射、一体发展、经济高效、智慧互联、集约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运城建设“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提供坚强交通运输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全面推动交通强国试点任务完成,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力争实现“1234”总目标。建设综合枢纽城市“1枢纽”;做好城乡一体的客运服务、专业高效的货运服务“2服务”;实现智慧水平提升、绿色效能提升、治理能力提升“3提升”;构建服务优质的公路网、便捷通达的铁路网、覆盖广泛的航空网、融合发展的水运网“4张网”。部分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运输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安全应急保障水平、现代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人民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交通强国战略在运城市落地落实。

  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水平先进的交通强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拥有发达快速网、完善干线网、广泛基础网、特色旅游网;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客货运输枢纽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实现旅客换乘无缝衔接,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交通运输智能、平安、绿色、共享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省前列的交通强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

  三、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高质量完成交通强国试点任务

  1.交旅融合发展试点任务

  建设交旅融合基础设施。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2022年主线贯通,2024年建成1380公里,慢行道达到115公里,驿站达到23个,房车营地达到15个,观景台、小憩园达到37个,公共卫生设施配套齐全,形成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市域旅游公路网络,实现交通与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提升旅游运输服务品质。完善市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功能,全面普及电子客票;打造旅游定制服务品牌;布局完善运城北高铁枢纽一体化功能,研究增加旅游班线、县城群短途班线,实现无缝衔接和零换乘。(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

  推动“大数据+旅游交通”融合发展。加强交通、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间信息双向、多向整合,推动旅游客运班线、景区公交、票务信息、住宿、餐饮、购物等数据共享应用,依托第三方推广交通旅游APP移动终端,实现旅游、交通信息一体化查询,车票、门票、食宿一体化预定结算。(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

  推动“通用航空+旅游”发展。推动芮城、万荣通用机场建设,探索建立低空飞行等旅游交通新业态市场监管规则和监管制度,研究推广“空中观光+飞行体验”低空旅游,在全市重要旅游景点或景区推广低空旅游“一场多点”业务模式。(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芮城县、万荣县人民政府)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旅游交通服务质量投诉制度,落实市场主体、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和“红黑名单”制度。(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

  2.绿色高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任务

  推动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推动客货邮等信息共享对接,打造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农村客货邮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客货邮共享站场运力资源,共建运输服务网络,运城市至少打造1个样板县、建成1个以上客货邮综合服务站、开通2条以上客货邮合作线路。(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构建立体互联、广泛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打造“盐临夏”一体化交通环网。推动G5514阳永高速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发展空间,推动新国道342线闻喜至临猗段、原国道209临猗至盐湖段、河东东街延长线、省道232夏县水头至县城段项目建设,构建形成两横、两纵“盐临夏”一体化交通环网,实现“盐临夏”城市群半小时通达。(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运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打造“三水一山”旅游公路网。推动市域旅游外环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加快市域旅游内环建设(汾河、涑水河、中条山旅游公路),充分发挥交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公路交通建设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公路交通建设,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加速“城景通、景景通”旅游公路网形成,深入推进“大数据+旅游交通”融合发展,实现运输客票、景区门票一体化预定和结算,加快研究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5G基站布局,实现旅游公路及沿线旅游景区网络信号全覆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进旅游公路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人、车、路一体化感知网络体系,打造智慧旅游公路。开发应用交通旅游App移动终端,聚合连接旅游公路沿线吃、住、行、游、购、娱等目的地旅游动态资讯和线下服务资源,为游客提供“便捷、畅通、安全、智能”的旅游出行体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打造知名旅游强市提供交通基础网。(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工信局、市文旅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打造发达快速网。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为主体,构建内联外通、立体高效的快速网,加快推进运三客专项目、韩城-河津-侯马-晋城城际铁路、运城-济源铁路等相关县(市)铁路项目落地;加快临猗黄河大桥、运三连接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G5514阳永高速2022年开工建设。协调推进G5514风陵渡黄河大桥及延伸线工程、永济至太安高速、S75侯平高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动夏县泗交至河南渑池高速公路纳入省高网规划,努力确保重大交通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实现晋陕豫全向互通,快速互联,有效衔接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民航机场建设中心)

  打造完善干线网。以完善干线公路网络,优化公路等级结构,以穿城、穿镇公路改线改造、国省道扩容升级改造为重点,加强普通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城市干道紧密衔接,实现市域城乡交通一体化,市区与各县(市、区)之间1小时快速通达。加快推动国道521盐湖段、国道522平陆三湾至常乐、国道342闻喜过境改线、国道108河津寺庄至龙门、省道临夏线新绛县城过境段改线、省道裴运线南张至薛李段项目,实现2023年建成通车。加快推动国道108新绛至河津段改扩建工程、国道342闻喜至临猗段改扩建工程、国道241绛县过境改线工程、省道232夏县水头至县城段、国道209河津段改建工程、省道裴运线裴庄至南张段等项目,实现在“十四五”期间落地实施。(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运城公路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打造广泛基础网。以农村公路、通用机场和邮政快递网点为主体,全面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同乡村振兴相结合,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十四五”期间提升改造“四好农村路”3590公里。扎实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站、客运站、物流节点及邮政快递网店多站合一。(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文旅局,市邮政管理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构建绿色安全、高效通达的城市交通网络

  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在高速公路骨架基础上,围绕晋南市域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及周边的临猗、夏县和解州镇规划形成“环线+放射性”的干线快速路网络。要统筹规划建设老区和新区、地上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向城市管理部门备案,纳入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统筹交通微循环,打通瓶颈路、联通区域路、贯通环线路,加快实施学苑北路、圣惠路北延等工程,形成“棋盘式”全循环城市骨干道路网。完善快速路、主次干道、支路布局,构建级配合理和结构优化的城市道路网,强化公路网与城市交通网的衔接,加快推动国道209临猗段和盐湖段改扩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加快推动河东东街延长线项目2023年建成通车,顺畅城区内外交通联系,拉大城市发展空间,助推“盐临夏”一体化建设。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合理加密城市路网,研究构建立体化城市交通网络,适当增加学校和人流密集路段的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加大交通管理力度,加大路边停车执法,优化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加强学校和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学校、医院等拥堵常发点,缓解上下班、上下学重点时段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牵头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运城开发区管委会,临猗县、夏县人民政府)

  (四)构建衔接高效、运转顺畅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联动临汾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推进航空枢纽、高铁枢纽、客货运枢纽建设,重点改扩建和新增一批市县级客货站,建设若干区域交通枢纽,提高换乘换装水平,打造立体互联、便捷高效的综合客运枢纽和集群化的物流枢纽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多式联运、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推进运城北站站前区域附属设施建设,开通连接机场的公交快线,实现机场与运城北站高效衔接。建设河津客运枢纽、永济高铁北站等客运站,完善公路客运枢纽网络。加快万荣储运煤中心、闻喜东镇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等货运站场建设,推进150万吨以上企业货运铁路专用线建设,增强货运枢纽与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制造业集聚区等交通联系。加快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在全市10个县、2个县级市,涉及109个乡镇1468个行政村,同步开展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2022年底实现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2023-2024年持续推动、巩固发展,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逐步构建一体化综合货物物流枢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运输能力,货物枢纽一体化运作、网络化运营、专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与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实现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大件运输、危险品物流专业化集群发展,基本形成“123快货物流圈”,即省内1日送达城市、2日送达农村,省外3日送达。(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构建品质服务、出行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

  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密切城乡联络,研究开通以城际快速双用路为依托,串联城镇群一区两县与大部分重点镇的公交线路及沿线城镇与外围乡镇之间的公交路线;加快城区公交专用道建设,合理规划公交站台位置,凸显站点特色,方便市民出行,推动无障碍出行建设;加强公交智能化建设,提高公交信息化和调度管理水平,推广中心城区电子公交站牌,显示车辆到站时间和丰富的多媒体展示效果,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语音播报、查询公交路线等人性化服务;推动公共自行车、互联网租赁车管理规范、停放有序,真正实现公共交通便捷化、人性化、舒适化、智能化。(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局)

  打造“河东公交”“河东出租”城市客运服务品牌。树立“出行即服务”理念,聚焦群众品质出行需求,以中心城区城市客运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为抓手,坚持共治共创、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围绕事前教育,事中整治,事后闭环,推动转型四个方面,扎实开展15项重点工作内容,强力推进“河东公交”“河东出租”品牌创建。通过开展持续行业治理和广泛宣传,实现中心城区公交、出租汽车环境卫生整洁干净、运营服务文明规范、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文明素养逐步提高,城市客运面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落地生根,“交通+文旅”深度融合,“河东公交”“河东出租”品牌叫响全省,一整套制度化、程式化、模式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初步完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以“河东公交”“河东出租”城市客运“小切口”探索推动“河东出行”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经验初步形成。(牵头单位:市交通局)

  (六)构建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

  推进绿色车辆规模化应用。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58辆,更新及新增新能源出租汽车1654辆,推动全市十三个县(市、区)公交车实现100%新能源,出租车实现100%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大完善充电设施建设,为绿色运输和绿色出行提供保障。严格执行船舶强制报废制度,因地制宜推动纯电动旅游客船应用。(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

  加强交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及省污染物控制标准和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常态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大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货运车辆抛洒与公路扬尘治理,加大绿色出行宣传,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工可、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通过土地节约、材料节约及再生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举措,积极打造绿色铁路、绿色机场、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构建标准规范、韧性可靠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1.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命安全防护、危桥危隧改造与灾害治理工程、深化农村公路平交路口“一灯一带”建设工程、规范和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警示标志及设施。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养护标准,加强专业化、科学化养护,增强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严格执行营运车辆、船舶的安全技术标准,持续推进老旧车船更新淘汰,推广应用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运输装备,强化营运车船动态监控和主动预警,加快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推广安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防碰撞等安全运行监管技术装备,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和出行引导,构建车路协同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车辆风险管控。

  2.强化交通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突发事件交通应急响应机制与预案体系,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政企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应急救援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力量互补、布局优化、联防联控的应急联动格局。

  强化应急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和应急物资装备。按照“快速通达、衔接有力、功能适配、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布局应急运输通道与生命线,增强交通网络在突发事件中的可修复性和可替代性,提高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韧性。完善调用及补偿机制,加强指挥部应急人员及设施配备,规划并建立交通事故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中心(点), 配备应急物资装备并建立信息数据库,形成部门专业储备和市场化储备相互支援、互为补充的储备格局,全力保障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推动飞机、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在应急运输中的应用。

  提升应急队伍素质。按照“平战结合、专兼结合、统一指挥、密切协作”的原则,以养护、路政队伍为基础,构建基层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以道路客货运输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应急保障车队。建立完善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专业救援队伍救援力量,加强道路清障、交通恢复、工程抢险、除雪防滑、隧道消防、水上搜救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培训与演练,提升各级指挥员和各类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牵头单位:市应急局;配合单位:市交通局)

  (八)构建保障有力、协同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1.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三农”工作统筹谋划,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全面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全面实施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健全完善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小修保养、养护工程、专项养护等专业性较强的养护工程,通过市场运作交由专业化队伍承担,支持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招投标约定等方式,引导专业养护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根据部、省安排,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十四五”期间,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超限超载率控制在0.2%以内,农村公路养护机构设置率达到100%,机构运营经费及人员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比例达100%。(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深化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成果

  推进交通运输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梳理编制执法工作规程,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联动协作机制,实现审批服务与执法监管信息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切实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杜绝粗暴执法和选择性执法,树立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新形象。(牵头单位:市交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强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牵头和配合单位为成员的运城市推进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协调解决交通强市建设试点工作重大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组织交通强市建设工作年度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交通局局长兼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交通强市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对应成立工作专班,压实主体责任,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二)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综合运用财政资金、盘活公路存量资产、规范推行 PPP模式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创新筹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放管服效”改革力度,试点项目进入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程序,加快审批。切实加强用地供给,各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优先用于保障交通强市建设项目,确保建设项目需要。 

  (三)强化考核评估。研究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强化跟踪评估,建立工作日常监督、动态考核与监测评价制度,确保工作成效与成果质量。通过目标导向、激励问责等手段,把任务书变为“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里程表”,树立起鲜明的以结果论英雄导向,推动交通强市建设顺利开展,市政府对年度目标任务考核结果为优良等次的县(市、区)给予政策倾斜。